下肢乏力影響生活
上了年紀的老人經常雙腳無力,在必要時刻站不起身,造成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腳麻是要怎麼走?」這樣的電視廣告內容相信一般民眾肯定不陌生。然而,除了末梢血液循環不足造成腳麻影響行動外,其他一些常見疾病也是造成高齡者下肢乏力、行動不便的主因,比方中風造成半側偏癱、下肢或髖關節骨折、退化性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等等。一旦下肢無力,日常生活中轉位、移動就會受限,若是沒有意識到問題做加強,肌肉萎縮造成進一步的惡性循環,很快老人便會無法外出活動,購物、社交、休閒等等職能皆會大受影響。

治療師的角色
在長期照護的領域裡,高齡年長者若能經由治療師的指導,改變生活中的環境、習慣,並且在配合強化下肢肌力的運動下,下肢乏力造成的生活不便皆能有所改善。除此之外,下肢乏力若使用輔具的話能夠減少復能期間安全上的顧慮。

下肢肌肉強化運動
以下介紹3種有效改善下肢乏力的復健運動:
1.登階運動
登階運動除了在測量體適能上常使用外,對於大腿肌力的強化也非常有效。首先找一把可承受身體重量的板凳,雙腳依序登上板凳後再依序下板凳,每次上下約15次,其中上下皆為同一腳優先,比方說:右腳先上,則右腳先下;之後再由左腳先上,左腳先下。

2.靠牆深蹲
首先找一面沒有擺放傢俱的牆面,背部靠牆,雙手向上平舉,兩隻腳同時向下蹲。深蹲時使用臀部及大腿的力量慢慢向下坐,心中想像有一把隱形的座椅,並且膝蓋儘量不超過腳尖,如此大概重複10次,若有感受到大腿及屁股後側有微酸感即是正確,若膝蓋感受到壓力就需要再做調整。

3.弓箭步
雙手叉腰,一隻腳向前跨,另一腳向後伸,並讓深壓膝蓋至地板上方數公分處。一側做完之後換另一側,兩側輪流深壓各約十次,有助於伸拉大腿後側肌肉。值得注意的是,向前跨的那隻腳彎曲不要超過90度,向後壓的那隻腳膝蓋也不要碰地,否則容易對膝蓋造成極大壓力。

下肢乏力輔具
1.助行器/加輪助行器
在下肢乏力的老人中,最實用的輔具莫非助行器,助行器提供完整的下肢之環繞,並且兩隻手皆有施力的點,可避免瞬間雙側或單側腳出現疲乏。對於因中風、髖關節開刀而喪失單側知覺或肌肉萎縮的老人,助行器也能代替四角拐的承重功能,使用上也更穩固。至於因帕金森氏症而造成的小碎步或起始困難者,則可建議使用加裝前輪子的助行器。

2.助步車
出門在外,最不方便的除了內急找不到洗手間外,最怕累了沒地方歇。對於尚可以行走但是下肢乏力的老人,使用輪椅代步並不適切,助步車算是結合助行器、輪椅、板凳三者優點的輔具,有些款式甚至能夠收合隨身攜帶,較不佔空間,也能搭乘手扶梯,算是大推的輔具。

3.登山杖
登山杖適合在下肢乏力漸入佳境後使用,它既不像助行器一般能包覆整個下半身,也不像四腳拐與一般拐杖只能承擔單側重量,二支成對的登山杖可以分散雙側下肢對身體重量的負擔,對於膝蓋不不好的老人非常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