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對話式共讀」,增進語言發展能力!

爸爸媽媽您知道嗎?與孩子使用「對話式共讀」的方式一起閱讀繪本,有助於詞彙的表達與吸收。對於未來在語言表達上也很有幫助喔!究竟「對話式共讀」該怎麼做呢?

有一項針對幼童的研究,一開始,先訓練爸爸媽媽如何做對話式共讀,接著,安排四週的時間,對孩子進行每週3~4次的對話式共讀。

研究結果發現,四週之後,有經過對話式共讀方式讀繪本的孩子,會比起傳統父母唸讀式讀繪本的孩子在「表達性語彙」(可以使用的詞語)、「接受性語彙」(能夠理解的詞語)都更好。而時間就算延長到9個月後,還是能發現接受對話式共讀的孩子在此兩種語彙表現較傑出的現象。

對話式共讀

PEER共讀流程

提問(Prompts):觀察孩子有興趣的話題,並問問孩子那是什麼。

評估(Evaluates):對孩子說的東西給予稱讚或是修正。

擴展(Expands):將孩子說的話再加以延伸。

重複(Repeats):鼓勵孩子也試著說一次。

情境舉例

首先,爸爸媽媽可以先準備一本繪本,接著,以導讀的方式與孩子對話。例如:

當看到書本的內容有令孩子感興趣的角色時,爸爸媽媽就可以提問:「你看,這個是什麼?」

孩子:「是車子!」

當孩子說出答案時,爸爸媽媽也同樣給於相對應的反饋。「對!孩子好厲害喔!」

若孩子說不出來,也可以給予提示:「是車~?」「車子,對不對~」

接著,與孩子更延伸的對話,這是一台「紅色的車子喔~」(可以放慢語訴說)

最後,試著讓孩子跟著也唸一次:「紅色的車子!」

對話式共讀 詞彙吸收更完整

孩子透過對話式共讀對於字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跟記憶。爸爸媽媽不需要特別主動地去帶領孩子每一個字每一張圖片細心的講解,而是讓孩子也能從中自己動動腦、一起讀繪本的概念。

爸爸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再多翻翻書,去尋找剛剛對話式共讀提到的詞彙。你將會發現孩子在尋找的過程中越來越快速,便是語言成長及提升記憶力的一種展現喔!(若語句太冗長,孩子會覺得無聊,可以挑選簡單的語句及繪本搭配)

Reference

Twait, Emma et al. “Dialogic reading vs screen exposure intervention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cognitive control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Acta paediatrica (Oslo, Norway : 1992) vol. 108,11 (2019): 1993-2000. doi:10.1111/apa.1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