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長輩張伯伯因為疾病已經失明了二十多年,最近又因為巴金森氏症的問題,使他的居家生活變得雪上加霜……
共同指引光明之路:盲人長輩的成功復能故事

盲人長輩張伯伯因為疾病已經失明了二十多年,最近又因為巴金森氏症的問題,使他的居家生活變得雪上加霜……
面對生活型態的驟變,職能治療師的工作不僅是幫助長輩從生理和功能上恢復他們的獨立性,還要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和精神上的幸福感。
在專業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成為長輩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支持者和朋友。
特殊孩童筱芯有些許發展遲緩與過動特質,通過引導筱芯願意開始表達的過程,媽媽也在一旁觀摩學習,這部分是居家課程的好處:家長可以即時討論與即時學習,過程中更能理解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學習成長。
當我們試圖理解,從孩子的價值觀出發,去找到他們欣賞、崇拜的人事物時,才能夠真正的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裡。
小圓即將升上小一,但由於學習速度較慢,目前仍然依賴尿布,穿脫衣服也需要協助。
透過治療師到宅指導、父母的支持與陪伴,小圓漸漸克服了心中的困難。
張小姐因中風傷到腦部,日常生活自裡出現問題。
透過治療師到家中實際練習,可以更快速的找到合適的方式,同時減少了舟車勞頓及交通時間的花費。
因水腦接受引流後的蔡伯伯為高齡失能個案,透過示範及實際操作,家屬學會如何協助蔡伯伯訓練身體的肌肉力量。
在居家照顧與醫院、復健機構最大的差別之一,就是能夠直接協助個案與居家環境互動的結果。
張奶奶罹患失智多年,幾乎已經完全無法與他人正常對談。
家屬握著老師的手,滿眼開心的說:「這是她三年來第一次願意出門!」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66歲的阿美,在職能治療師的帶領下,逐漸可以參與更多日常活動,減輕丈夫及外看的負擔。
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阿美成長的故事。
由大心職能治療師所分享的復能成功案例。
每個小星星都是特別的存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段感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