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除了記憶力喪失之外,對於性格、脾氣方面也會開始起了變化。對於照顧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課題。要了解這是失智症病況且耐心地給出同理並照顧,是相當耗費精神及心力的事情。
失智症後情緒大轉變?怎麼照顧長輩的精神狀況呢

失智症患者除了記憶力喪失之外,對於性格、脾氣方面也會開始起了變化。對於照顧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課題。要了解這是失智症病況且耐心地給出同理並照顧,是相當耗費精神及心力的事情。
失智症症狀治療目前僅能防止其繼續惡化、延緩失智現象擴大行為。我們也可以透過飲食、運動、社交等方式來預防。今天我們將針對飲食部分切入介紹。
有鑑於失智症人口數的提升,對於長照體系中,居家服務員的失智症相關教育訓練也變得重要。衛福部長期照顧司規定,須完成相關課程,才可取得每日50元之加給費用。
日前台北市一間新建的長照中心開始營運,1床定價在5萬5。有網友在論壇以「長照每月5萬5 你覺得是合理價格嗎」為題發表討論,引起大量網民迴響、分享各種心得。
失智症若到了晚期,各種原本有的症狀也會越來越嚴重,也會出現許多生命末期會有的症狀。失智症為我國第13大主要死因,且疾病無法痊癒只能緩解期症狀。因此我們真的無法忽視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會因為認知功能受到損傷的緣故,在吃東西方面衍生出貪食、誤食、拒食、吞嚥困難等情形。而今天要介紹的是當中的貪食行為(hyperphagia)。
失智症末期患者由於認知能力的衰退,在許多症狀中,包含了拒食、進食困難等問題。這時您可能會考慮到管灌餵食等作法,使用管灌餵食與否又有何建議或提醒呢?
失智症患者的進食照顧是一個經常被忽略卻很重要的事情。若您為其家屬,可能會擔心失智長輩對食物產生抗拒等行為,我們可以怎麼做讓長輩們增加食慾呢?
失智症在早期的時候就會有些徵兆,若能提早發現,對於後續的預防或延遲就會更有效,並給予相對應的治療。那麼,失智症的徵兆有哪一些呢?衛福部國建署提醒若有這些情形,可以提早就醫。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歷史期刊之一《刺胳針》最近在2020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中公布了最新的報告,說明了避免12種危險因素可以有效的預防或延遲失智症症狀。只要了解他們並對症下藥,我們就能有效的提早預防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