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失能人數為76萬人
由於現代醫學技術發達,加上台灣全民健保的普及,台灣人的平均餘命大幅提升。隨著壽命的延長,衍生的問題便是失能老人人口大幅提升。根據國發會民國104年統計,全國人口失能人數為76萬人,佔全總人口約3.4%,但推估110年時失能人數會提升達89萬人,120年時更會高達120萬人。這些失能者醫療上已無大礙,但因疾病或住院造成失去原先職能生活,僅在家接受家屬或外籍看護的照顧。

該怎麼讓這些長期臥床的老人能夠減輕照顧者負擔與維持自身現有的功能,進一步保持復健的潛能呢?這裡提供三個爺爺奶奶們可以試試由淺入深而實用的運動:
1.床上抬腿
許多照顧者會幫長期臥床的老人進行關節活動,但常常僅限於上肢手臂關節,而忽略了下肢關節。下肢有三個重要大關節,包括骨盆髖關節、大腿連接小腿的膝關節、小腿連接腳的踝關節。許多臥床老人因為ADLs中進食、個人衛生修整而保有了上肢的關節活動功能,但長期在家臥床、依賴輪椅代步,失去了下肢關節原有的活動度。因此,床上抬腿是老人進行機會最多,也最容易進行的運動。

2.床上抬臀
首先打開兩側大腿,同時彎曲兩側大腿與膝關節至90度角,懸在半空中停留10至15秒,接著分別活動兩腳的踝關節,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畫圓3到5次,最後慢慢放下大腿與膝蓋至水平。重複這個動作約五次,早晚各做一輪。
床上抬臀除了能夠訓練臀部肌群、也能提升核心軀幹穩定度,對照顧者在幫忙老人在床上如廁、替換尿布時有明顯幫助。
第一步先將兩側大腿併攏,若難以施力可以在兩腿間夾個毛巾或是小枕頭,分別彎曲大腿至90度與膝關節至120度。

深呼吸後使用大腿與臀部後側肌肉,將大腿、臀部、下背部抬離床舖。搭配長吐氣,約停留10至15秒後放鬆回平面。如此循環步驟約10次,每隔一天做一輪。
3.床上翻身
翻身對一般人非常容易,幾乎一氣呵成就能做到,但對習慣被照顧的臥床老人來說,此舉不協調又困難。學理上,翻身除了牽涉上半身由平躺到側躺,更重要的是牽涉到髖關節的旋轉,對未來如果老人能夠自行起身由躺到坐姿尤其重要,若照顧者在幫忙老人翻身時未注意到髖關節部分旋轉,容易造成髖關節肌肉拉傷,因此老人練習自行翻身非常重要。
與床上抬臀起始動作相仿,分別彎曲大腿與膝關節,減小身體轉動慣量,雙手互握、雙腳併攏;若是中風造成半側偏癱的老人可以以好側托起壞側,向要翻身的方向坐旋轉,骨盆先行帶動上半身。左右分別練習數次。

值得注意的是,此項運動需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床舖平面需要夠寬大,若是單人床需注意是否有加裝安全護欄等防護或在家人看護監督下進行,避免因翻身滾落床下。
輔具
若是老人長期臥床已經身體虛弱達無法進行上述運動,就需要依賴照顧者完全協助,照顧者對於照護技巧生疏者容易形成身體負擔甚至造成老人安全的疑慮,這時可以參考使用相關輔具,替照顧者減輕照護負擔,除了一般人最知道的輪椅、電動床外,這裡介紹一種實用性較高的輔具:
床邊架/扶手
適用在一般居家無電動功能的床上,通常為具圓弧狀的扶手與跟扶手垂直的底座共同組成,將底座塞在床墊底下,讓扶手擺放時介於肩膀與手肘連線之間。除了方便自行翻身、坐起外,也能作為簡易床邊防護欄,防止老人翻身時出現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