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肯定 都是他們的力量…與失智症患者的溝通方式

失智症患者長期受到失去記憶的困擾,也會讓情緒方面變得難以控制。因此在與家人對話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難以溝通,造成爭執或是情緒化反應等等。溝通是一門學問,了解對方、肯定對方是照顧者需面臨的課題。

失智患者會有的心理症狀

  • 感情用事、突然情緒化
  • 焦躁、不安
  • 經常不開心或生氣
  • 容易疑神疑鬼、被害感加重
  • 少部分會出現幻視

引導及溝通 : 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

「多肯定、少否定、勿爭辯、少糾正」是引導失智長者的方針。我們可以以感性的溫情與肯定,取代過度的理性辯駁。引導技巧有八個要點 :

1. 不當面質問
2. 使用保留能力
3. 避免模糊的資訊
4. 去除干擾因素
5. 一步一步指導
6. 實際的視覺提示
7. 避免過多選擇
8. 減少失敗機會

此外,學習溝通技巧也是為失能者及照顧者建立彼此關係橋梁的重要方法之一。與患者談話時,可以試著去了解過去患者的人生經歷、興趣及專長,與他們回憶過去;另外,在溝通時也能透過重複地介紹自己,增加失能者對照顧者的記憶。

肯定及鼓勵 : 從心感到力量

1. 鼓勵長輩說自己想說的話,去描述他們想要表達的字句,身為照顧者可以在旁靜靜的聆聽長輩說話,讓你成為一個可傾訴的對象。

2. 對他們表達肯定。在說話的時候可以面帶笑容、輕握他們的手或是輕觸他們的肩膀,說一些鼓勵長輩的話。投射關注與關懷,讓他們獲得力量。

3. 增加安全感。如果發現長輩缺乏安全感,給予他們適時地詢問。也不要為了想增加失智患者記憶力不斷考對方或自己是誰,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適當的介紹或溫暖的問候才會增加安全感。

4.讚美長輩。讚美長輩可以讓失智患者更有信心及得到溫暖。適當的讚美,會讓失智患者心情變好,也比較會有正向的想法。

失智症長輩已經情緒化了,怎麼辦?

失智症長輩突然情緒化的反應,該如何是好呢?在這當下,良好的聆聽是相當重要的,這時不宜說太多的話,讓老人有時間能慢慢從有壓力的環境帶開,可以使用小聲、沉穩的音調對談,照顧者保持良好表情而不動怒、甚至與之爭執。長輩可能會有挑釁性行為,但切莫造成爭吵,否則會破壞關係,問題只會越來越惡化。

以個案、照顧者 為中心的實際方式

因個案本人情緒起伏多半以感性為主,我們職能治療師 會以「帶離情境的轉移技巧」教導案家該如何應對失智症長輩負面情緒反應,舉例來說:

  1. 當個案在發脾氣時,家屬只要抱著肚子,大叫一聲:好痛!光是這樣的動作就能做到情境的轉移
  2. 再請案主協助倒水給自己,或是請長輩撫慰自己的肚子
  3. 並跟長輩說聲謝謝、感謝,肯定長輩這樣照顧自己
  4. 這樣不僅 長輩離開這個負面情境,還有被肯定的感覺,對照顧者來說也可以減輕照顧者負擔。

Reference

Alsawy, Sarah et al. “What is good communication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A mixed-methods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vol. 29,11 (2017): 1785-1800. doi:10.1017/S10416102170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