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 助孩子融入團體生活

學齡前的孩子就應該培養好社交能力,因為到了另外一個階段,將會大量的接觸到團體生活。若孩子依舊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可能會產生些社交上的問題。

為何學齡前兒童需要社交能力培養

  1. 即將面臨團體階段,要懂得分享及傾聽。
  2. 了解溝通的技巧,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3. 建立自我形象,讓他人更認識且有印象。
  4. 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5. 良好的社交對未來性格及心理建立有正向發展。

社交技巧發展過程

0~1

  • 呼喊寶寶名字,寶寶會意識到在叫他。
  • 開始會注意、模仿他人動作。

1~2

  • 開始理解表情意思(喜、怒、哀、樂)。
  • 能夠在他人引導下與陌生人打招呼。
  • 能遵從簡單的口頭警示。
  • 能與其他小孩玩玩具,但多數時間仍自己玩自己的。

2~3

  • 了解多種性別。
  • 開始有豐沛的情感表達。
  • 慢慢學習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分享玩具。
  • 學會兩個人以上一起玩的遊戲。如 : 翹翹板、傳接球。
  • 能遵從簡單的遊戲規則。

3~4

  • 喜歡跟別人分享有關自己所有的事情。
  • 開始愛玩角色遊戲。如扮演老師、警察。

4~5

  • 會炫耀自己。
  • 可以對他人表達關心。
  • 開始玩有關競爭類的遊戲。

5~6

  • 開始要找玩伴一起玩耍。
  • 漸漸懂得獨立做一件事。
  • 能遵循長輩的意見。
  • 喜歡玩團體類、競爭類遊戲。

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與孩子有良好依附關係

爸爸媽媽是孩子在學齡前的主要互動對象。此時模仿能力強的孩子會觀察爸爸媽媽和自己的互動模式,而將此模式轉換到未來的團體生活中。因此,應減少對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及懲罰,以防孩子把這樣的方式帶到學校中,對於社交就相當不利。嚴重的孩子甚至會有焦慮、自尊心低、抑鬱的情形。

各年齡層的玩樂培養

利用「遊戲」是一個非常好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方式。1~2歲的孩子多數時候只會自己玩玩具,父母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遊玩;2~3歲時,儘管仍習慣自己玩耍,但已經可以注意到其他小朋友,父母可以稍作引導看孩子會不會與他人玩;3~4歲漸漸與其他小朋友玩,到4~6歲的時候,已有蠻多的社交經驗,就能鼓勵孩子多多與其他小孩玩,建立社交關係了。

Reference

Rubin, Kenneth H et al. “Social withdrawal in childhood.”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 60 (2009): 141-71. doi:10.1146/annurev.psych.60.110707.16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