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長輩張伯伯因為疾病已經失明了二十多年,最近又因為巴金森氏症的問題,使他的居家生活變得雪上加霜……
共同指引光明之路:盲人長輩的成功復能故事

盲人長輩張伯伯因為疾病已經失明了二十多年,最近又因為巴金森氏症的問題,使他的居家生活變得雪上加霜……
面對生活型態的驟變,職能治療師的工作不僅是幫助長輩從生理和功能上恢復他們的獨立性,還要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和精神上的幸福感。
在專業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成為長輩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支持者和朋友。
去年八月歐洲心臟病學會出現了一份有趣的研究,關於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曾小睡片刻的活動──睡午覺。在世界各地、從古至今都有睡午覺的習慣,關於睡覺的方式、長短、利弊,長久以來都有許許多多的討論和爭議,今天讓我們根據目前現有的證據,來為您揭開午睡的神秘面紗。
承蒙各個社區關懷據點、長照單位的邀請,筆者經常到不同的地區和長輩推廣運動的重要性。在資訊流通的現代,長輩的運動習慣相較於上個世代更規律、更多樣化。在演講時,問到「平時有保持一周三次運動的人請舉手?」,幾乎現場都會有40-70%的參與者有這樣的良好習慣。然而,若再繼續細問運動類型,會發現大部分皆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健走、游泳、舞蹈等等,有氧運動固然有益健康,但卻缺乏適當的阻力,來達成肌肉負荷的訓練。
雖然說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人類和動物們睡眠的所有目的,但已經有許多的研究證實睡眠和神經代謝的過程息息相關。換句話說,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維持較佳的健康狀態!
請你猜猜看:有一件事情,你每一天都會做。而且一做可能就超過5-8個小時、有時候一天還不只做一次。沒錯,這個在我們生活中占據重要時間的事情就是──睡眠。在人的一生當中,幾乎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都用來睡眠。睡眠是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夜好眠讓人精神百倍,繾綣難眠的夜晚則讓人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