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居家心理服務陪伴家長學習如何引導孩子成長

特殊孩童筱芯有些許發展遲緩與過動特質,通過引導筱芯願意開始表達的過程,媽媽也在一旁觀摩學習,這部分是居家課程的好處:家長可以即時討論與即時學習,過程中更能理解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學習成長。

文章分享

學齡階段的特殊兒童,最常面臨是否適應學校和班級規範、是否懂得跟師長相處、是否擁有和諧且不帶傷害性的同學關係。

在我的居家心理工作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也很感動的是服務一位國小中年級的特殊孩童筱芯(化名),她有些許發展遲緩與過動特質,也有些行為固著的傾向;有一次我到家服務時,媽媽氣沖沖地跟我說導師寫聯絡簿說筱芯今天在校發生上課鐘聲響,但是久久沒看到筱芯出現在課堂,全班同學到處找筱芯,後來筱芯出現後,面對導師的擔心詢問,筱芯是雙眼緊閉且臉瞥向旁邊,這個舉動讓導師更為生氣並認為筱芯不知反省且態度欠佳,媽媽對此也感到生氣,筱芯對媽媽的斥責也是採取跟面對學校導師一樣「充耳不聞」的態度。

心理師當下用帶者理解與相信孩子這麼做一定有原因的引導式對話,讓筱芯可以慢慢表達自己在聽到鐘聲後有結束遊玩並走回教室,只是因為遊戲場與教室距離較遠,筱芯爬樓梯爬了許久,在看到導師生氣的表情與語調後,筱芯雙手緊握且雙眼緊閉是因為怕自己看著導師會想大聲罵導師,但是自己知道不可以這樣做,所以用閉眼方式來忍耐自己的衝動情緒。

透過心理師的引導與溝通,讓媽媽可以理解平時很難忍耐與克制衝動困難的筱芯居然可以在這種情境下做到忍耐,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表現,而筱芯需要學習的其實是「時間管理」和「跟導師好好解釋」,而也需要媽媽協助讓導師了解筱芯的狀態並化解導師產生的誤會。

這些引導筱芯願意開始表達的過程,媽媽也在一旁觀摩學習,這部分也是居家課程的好處:家長可以即時討論與即時學習,過程中更能理解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學習成長。

治療師的話

藉由心理師的引導與溝通,能讓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透過居家課程在旁即時參與討論、學習,從溝通過程中理解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學習成長,並適時給予支持與鼓勵,一起健康快樂的長大。

文/陳彥良 諮商心理師